厲梁秋表示,疫情期間健康需求被引爆,營養保健食品行業或將迎來“春天”。

厲梁秋認為,2019年,在“百日行動”嚴厲整頓下,營養保健食品行業遭遇重創,一些企業麵臨倒閉,行業生存舉步維艱,國產產品市場占有率日益下滑。麵對嚴格的政策環境,企業、特別是規範經營的企業,不敢大方地向社會宣稱自己的產品優勢,最有效、最便捷有助提高免疫力的產品卻遭民眾喪失消費信心。企業全年銷售額受到重創,有20%甚至到50%的削減。而疫情影響了複工複產,企業也普遍感受到了傳統銷售模式的限製,在考慮更多的消費形態,比如線上新零售形式、依托獨立消費谘詢的精準營養等。
企業複工複產方麵是一個逐步的過程,人工能否到位、運輸能否開通等,是時間的問題。厲梁秋說,希望政府部門能盡快出台正麵清單,開展科學引導,更好地扶持行業發展,幫助合理消費。很多企業都在等待,期望能有更好的政策支持。不過複工後,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對保健食品審批出現了集中審批的良好勢態,今年1月-2月審批通過了440個新品種,這些信號其實給了行業很好的信心。
近日國家市場總局提出了“三保”行動,協會聯合262家會員單位簽字承諾:保價格、保質量、保供應。而保健食品行業的優勢在於,春節期間是行業的銷售高峰期,企業都會提前囤積一定的貨量,保證市場供應。疫情發生後,民眾對保健食品的需求增大,企業在保證市場供應的同時,還在為一線捐贈。因為一線醫護人員的營養供給麵臨困難,企業克服了物流不暢等諸多困難,通過各種項目把產品送往一線,起到了很好的作用,有的企業捐贈物資近1億元。
厲梁秋表示,協會會做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工作,第一時間給企業發倡議書,希望在疫情期間承擔好企業主體責任,做好科普工作,禁止誇大虛假宣傳。在此基礎上及時和企業聯係,收集他們在抗擊疫情、三包行動、複工複產及未來行業發展的思考和疑惑,製定了複工複產指南,並將行業問題向上級部門匯報,為行業發聲。
除此之外,在了解到很多一線醫護人員對重症、危重症治療中的營養支持問題有疑問後,協會組織了營養雲支持誌願團隊,匯總專家意見,提供給有需要的人,不僅僅是醫護人員,還有居家隔離的人、患者。
針對大眾關心的營養問題,協會發出了30多篇科普文章,疫情結束後,協會將持續開展這種方式的科普工作,除了圖文外,還會開發短視頻科普。
麵對當前的機遇,厲梁秋認為企業需要避免一些可能出現的問題:企業不能隻關注目前產品是否有活力,一定要有創新的意識和思路,關注市場真正需求,和政府探討,尋求創新。在消費群體越來越重視健康營養知識時,如何做好科普宣傳,針對不同人群、不同消費者的身體狀況,提出更精準的營養建議,推出更優秀的產品,更科學的銷售策略,是企業應該著重思考的問題。
過去虛假宣傳、誇大功效的不良銷售形態肯定要被淘汰,企業不能因為市場蓬勃發展而放鬆了對合規的重視。正確認識保健食品,是產業煥發生機、良性發展的必要前提。